2025年8月,支付领域两大巨头Circle与Stripe相继宣布自建区块链,引发行业对"专用链"与"通用链"价值的重新审视。发行670亿美元市值稳定币USDC的Circle推出Arc链,而年交易额超1万亿美元的Stripe则联合Paradigm开发Tempo支付链,两者均试图在合规框架下重构金融基础设施。
Arc链完全围绕USDC设计,支持稳定币直接支付手续费、内置外汇引擎及企业级隐私功能,瞄准机构客户在合规与效率上的痛点。Stripe的Tempo则通过抽象化区块链技术,使加密支付体验接近信用卡刷卡,直接对接其现有商户体系。两者虽同属支付赛道,但Circle侧重B端金融工具,Stripe专注C端无感支付。
当前以太坊占据DeFi市场60%以上份额,而企业链选择放弃这一生态。Arc链每笔USDC交易都将分流以太坊手续费收入,Tempo则可能侵蚀Solana的支付场景。历史案例显示,摩根大通JPM Coin、Facebook Libra等企业链均未能突破封闭生态,但Circle与Stripe拥有现成用户基础与监管合规优势,或打破这一魔咒。
2025年区块链部署成本已降至4-20万美元,较2017年下降95%。支付巨头意识到自建链的长期成本低于持续支付第三方网络费用。Stripe斥资11亿美元收购稳定币基础设施Bridge,Circle整合Malachite共识引擎,技术成熟度支持其快速落地。这种"基建内化"策略反映出企业对核心支付环节控制权的争夺。
行业观察人士指出,未来可能形成"机构专用链+零售公链"的二元格局。Arc链的合规设计对跨国企业具备吸引力,而Tempo若实现"无感加密支付",或将推动大规模商户采用。但跨链桥风险与用户体验割裂仍是待解难题,正如智能家居领域的碎片化现状。这场支付基础设施的竞赛,最终胜负可能取决于谁能让技术彻底隐形于用户体验之后。
先进加密加持,每一笔交易都稳稳的安全!
本平台作为加密货币信息分享站,不提供交易服务或个性化投资方案。请根据个人情况谨慎决策,风险责任自负。